迈迪泰春节特稿 | 血透室里的生命“守岁人” 发布日期:2025-02-21      发布人:medtec

2025年蛇年春节,当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,上海某医院的两层血透室里,近百台设备仍在平稳运转。这里是透析患者的“希望站”,而迈迪泰工程师李志博和李强强,正默默守护着这份“平稳”。

一、凌晨四点的闹钟

1月28日,除夕,上海。


工程师李强强裹紧工装穿过寒风凛冽的街头。凌晨五点,迈迪泰驻场医院血透室的灯光准时亮起。配制透析液、检测水质、检查消毒液残留……每个步骤都关乎着几百位透析患者的生命线……


对于李强强和他的搭档李志博来说,凌晨四点起床已经成了家常便饭。这个春节假期,他们二人将轮转值班,守护血透室所有设备的平稳运行。


说到两个人最紧张的事情,竟是“怕起晚”。为确保5点准时启动中央供液系统(CDDS),“定三个闹钟是基本操作。”李强强指了指手机。这份谨慎,源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——设备的稳定运行,直接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。


二、“需要我留下,我就留下”


到了中午,李志博赶来交接。这个来自温州的小伙子是团队中最年轻的工程师,2023年开始在迈迪泰实习,第二年10月进入血透室工作。从最初每周两次跟着师傅孙海娥学习设备维护,到如今独立负责日常运维,他深知这份工作的分量:“血透室不能停,设备必须‘随叫随到’。”

“耐心、坚守、准时”,是李志博的座右铭,也是每一位血透临床工程师的日常写照。在交接的一个半小时里,他和李强强高效核对设备状态、耗材库存,不放过每一个细节。

大年初六那天下了早班,李志博还跑去支援了其他场地的紧急维修,到场没半小时就把一台B超机修好了。“志博虽然年轻,但做事靠谱,科室老师都夸他。”李强强诚恳地说道,虽然刚刚共事三个月,但他们很快形成了默契。李强强说,有了他,做事情变得顺利多了。

当被问及春节值守的感想时,李志博的回答朴实得令人动容:“没想太多,患者需要设备,设备需要我,我就留下了。”而32岁的李强强已经在上海工作多年。他坦言,春节也曾想回安徽老家与亲友团聚,“但血透室停不了,患者等不起。”


三、“沟通,有时比维修更重要”




这家医院有整整两层楼的血透室,77台血透机、7台CRRT,涉及不同国家的6个不同品牌,这还没算心电监护等设备。为了攻克多品牌维护的难题,两人积累了各品牌维修案例,将常见故障制成对比表。他们知道,解决方案的分享与传递,会变成更多患者的生命保障。但比技术更重要的,是他们总结的"服务三原则":


✅ 永远保持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

✅ 确保每一条信息的零误差传达

✅ 情绪稳定,微笑面对每个忙碌时刻


在他们看来,医疗工程师的责任不仅是维修设备,更要“提前预判问题,精准传递信息”。例如,必须明确告知护士修好设备的时间节点,“差一句话,就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安排。”



“生命至上”的传承力量


四、“生命至上”的传承力量

提到成长,两人不约而同感谢师傅孙海娥和黄明珠老师。孙工是徒弟们心中的“技术标杆”:“啥都会修,动手能力很强,是公司技术支持的一员大将。”而黄老师深耕血透室数十年,退休后被迈迪泰返聘,如今,她将这份严谨的工作态度传递给了下一代年轻工程师们。有时候,李强强和李志博遇到技术难题,会给这二位发视频打电话询问,哪怕是深夜,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。遇到困难感到无力时,李志博会想起黄明珠老师的叮嘱:“病人相当于把生命交给你了。”于是就一鼓作气,有了与故障死磕到底的斗志。


这个春节,李志博和李强强这两位“异乡人”的身影,依旧穿梭在医院里,践行着对患者的承诺。透过血透机闪烁的屏幕,他们比谁都清楚:这里的每一次准时开机,都是另一个家庭的"守岁仪式"。


在迈迪泰,还有很多位像李志博、李强强这样的工程师,每一位工程师都是“生命守护者”。他们用技术与真心,和万千医护人员一样,做着生命的“守岁人”。真诚感谢所有医护人员“舍小我,为大家”的付出!


当最后一位患者摘下透析管路,当工程师们做完最后一台设备的维护记录,走出医院,坐上回家的车,街头的红灯笼仿佛正在轻语:




有些人没能团圆,也许是为了让更多人,好好团圆。